• 2023-09-28
  • 阳光工匠光伏网

山东发布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实证项目成果

海上光伏作为新兴产业,全国乃至全球规模化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,无现成经验可循、无标准技术方案、无成功案例借鉴,许多关键技术亟待突破。山东能源主管部门勇立潮头、勇挑重担,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织开展首批10个场址、1125万千瓦的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竞争性配置,优选出10家企业牵头开发建设。国家电投山东能源耕海踏浪、先行先试,率先建成威海文登HG32、烟台海阳HG34海上光伏实证项目,经过雨季、台风季验证,光伏模块整体防腐、防风、防浪等稳定性均超预期。项目运行期间,系统开展了环境、应力、振动、倾斜等10余项在役监测,收集分析了实证区域风速、光照、水位、结构受力和位移等关键数据,全链条积累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建设经验。

据了解,威海文登HG32海上光伏实证项目,位于威海海域,计划建设3个拟推广技术方案的典型结构单元,直流侧总装机容量0.5兆瓦。项目以科研实验性质为主,采用N型及P型组件,N型组件包括TOPCon和异质结,182规格及210规格均有涉及,从而验证海洋环境的组件可靠性。

烟台海阳HG34海上光伏实证项目,位于烟台海域,平均水深7米,是国内首个在近海开放式海域条件进行建设的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。项目直流侧装机容量为0.5兆瓦,采用大模块和小模块两种实证方案。大模块方案长46米、宽33米,安装560块光伏组件,装机容量308千瓦,采用钢管桩+固定钢桁架的结构形式;小模块方案长28米、宽17米,安装168块光伏组件,装机容量92.4千瓦,采用“PHC管桩+固定混凝土桁架”结构设计方案。

向光而行,向海图强。近年来,山东按照由近及远、由易到难、示范先行、分步实施总思路,印发海上光伏建设工程行动方案,打造技术先进、生态友好、智慧融合的“环渤海、沿黄海”双千万千瓦级海上光伏基地。聚焦海域资源立体开发,依托建成投运的海上风电场,积极开展漂浮式海上光伏关键技术研究论证,探索海上光伏规模化、集约化、协同化发展路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