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 月 20 日,中核集团新华发电在甘肃省玉门市的 “光热 +” 示范项目 10 万千瓦光热储能项目成功实现并网发电,这意味着国内首个 “光热储能 + 光伏 + 风电” 项目达成全容量投产。此项目规模宏大,以全球装机之最的姿态,成为熔盐线性菲涅尔光热储能领域的翘楚。
玉门的这个 “光热 +” 示范项目总装机达 70 万千瓦,每年可提供约 17.35 亿千瓦时的上网电量。它既是国家首批 “沙戈荒” 大型风光基地的配套项目,也是甘肃省首批四个 “光热 +” 一体化项目之一,更是中核集团在该领域的首次示范。该项目凭借光热电站、光伏电站与风电场的协同运行,成功破解了过度依赖单一资源的难题,大幅提升了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效能与综合收益,为减少新能源弃电开辟了新路径,对构建以新能源为主导的新型电力系统起着关键的示范作用。
中核新奥玉门 “光热 +” 示范项目工程部经理孙帆在接受采访时指出:“项目完工后,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站相比,每年可节省标煤 52 万余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35 万余吨。新能源电站的建成,能切实提高新能源电站的稳定性,降低弃电率。”
此项目的光热发电采用了熔盐线性菲涅尔技术路线。众多靠近地面的一次反射镜,通过动态追踪太阳的运动轨迹,将太阳光反射至高处安装的二次反射镜,再经二次反射将太阳辐射汇聚于真空集热管,加热吸热流体后,借助热力循环实现发电。从玉门市当前的新能源装机状况来看,预计到 “十四五” 末期,其新能源装机总量将达 1000 万千瓦,有望形成新能源电站、储能调峰、装备制造等多能互补、源网荷储一体化以及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新格局。
在项目建设期间,中核集团新华发电充分展现 “整体・协同” 的优势,与中国能建、中国电建、中国建筑等央企所属单位以及中核集团的其他兄弟单位携手合作,克服了时间紧迫、工艺复杂等诸多困难,以高水准推进建设进程。同时,新华发电坚定地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,整合自身及上下游的资源优势,带动当地就业人数达 3000 多人,在推动当地光热科普教育、促进人文与科技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。
需要强调的是,洗稿是不道德且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,在实际创作中应坚持原创,以确保内容的合法性和创新性。
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玉门“光热+”示范项目的相关内容扩写到 300 字
提供一些关于玉门“光热+”示范项目的最新消息
玉门“光热+”示范项目的成功对新能源行业有哪些启示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