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瑞晨互联
- 2024-12-26
- 瑞晨互联
2024年光伏行业的挣扎与变革:从“内卷”到技术迭代
行业背景与挑战
2024年,光伏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化。产业链价格持续下探,硅料、硅片、电池片及组件等各环节价格均大幅下跌,特别是组件价格降至每瓦六毛多,供需错配矛盾突出,企业盈利空间被严重压缩。这导致了光伏企业新一轮的洗牌加速,不少中小企业不堪重负宣告破产,问题公司纷纷退市,跨界企业黯然离场。
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,截至11月底,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2.3亿千瓦,同比增长14.4%,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.2亿千瓦,同比增长46.7%。尽管整体增长势头强劲,但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大规模上产能引起了供需失衡,市场竞争加剧,价格“内卷”严重。
优胜劣汰:企业的生存与淘汰
A股市场上,包括ST爱康、ST航高、ST亿利、ST阳光、ST旭电在内的5家问题企业加速退市,另有4家企业(ST聆达、ST嘉寓、ST中利、ST天龙)被ST处理,徘徊在出局边缘。此外,十余家光伏企业接连宣告破产,显示出行业的激烈竞争和严峻形势。
金辰股份CEO祁海珅指出,近两年光伏市场最大的变化体现在组件价格方面,自去年年初起,组件价格从每瓦约2元跌至约0.6元,如此大幅度的价格下滑远超预期。隆众资讯光伏分析师方文正表示,光伏主材各环节的产品价格持续下滑,成交均价已经全面跌破企业成本线,产业链价格触及底部。短期内价格可能会继续承受压力,但跌幅有望逐渐缩小,预计在2025年春节后,随着需求复苏,价格有望逐步回升。
“反内卷”风暴与政策调控
面对行业内的恶性竞争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等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如确定组件最低限价标准,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等,力度堪称空前。光伏协会多次牵头组织企业召开“反内卷”座谈会,并直接划定出最低成本线,明确指出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。这些措施旨在防止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,促进行业健康发展。
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,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,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,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政策的加强管控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升提高了行业的进入壁垒,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细致的供给管理政策出台。
技术争锋与迭代
尽管面临诸多挑战,中国光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从未停下脚步。TOPCon、HJT、BC电池等新技术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,逐步替代传统的PERC技术。InfoLink预测,到2024年,P型电池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将从2023年的71%大幅下滑至23%左右,而N型技术的市场占比迅速攀升。BC组件成功进入大型电站的集采名录,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。
过去一年,光伏行业在技术上的显著进展主要包括HJT异质结技术和0BB无主栅技术的应用。HJT组件批量交付功率普遍达到710W,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;0BB技术通过取消电池片主栅,降低了银耗,提升了组件功率,并增强了抗隐裂能力。多家头部组件厂商已导入0BB工艺方案,增强市场竞争力。
上游控制产能与市场拐点
国金证券提到,随着落后产能逐步淘汰出清,产业链各环节供需关系正在持续改善,光伏各环节景气底部夯实明确,主产业链盈利拐点最快有望于2025年第二季度到来。大全能源、通威股份两大硅料巨头相继公布减产的消息,总产能合计超120万吨,对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市场供需拐点已现,预期未来多晶硅价格有望逐步理性回归。
方文正认为,光伏行业的产能拐点及价格预计在2025年Q2-Q3季度或春节后逐步显现,主要受到价格战与产能出清、技术迭代革新、供需错配缓解、政策推动、行业自律与市场化改革等因素影响。光伏行业的价格战和低效落后产能的出清是拐点到来的关键,各环节的头部企业可以凭借技术和资金优势,在行业周期中存活。
祁海珅指出,目前市场已现拐点趋势,但尚未完全形成,仍处于底部区间。未来市场正从去年及前些年的产能竞争逐步过渡到当下的产品竞争,意味着市场竞争路径正在发生转变。整体来看,随着光伏主材价格的触底,各环节的盈利能力有望得到修复,供需格局将逐步优化。